发布时间:2017-09-13 发布:管理员 阅读:
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蔡雪峰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具有死亡率、致残率、复发率高的特点,是危害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慢性病。近年来,我国居民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近200万,占总死亡的22.8%,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平均发病年龄已经前移到61岁左右,其中近50%是40~64岁的中年人,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那么,脑卒中有哪些危险因素?应该如何预防和应对?
什么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指急性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脑卒中还有其他名称,不同的名称常使人们感到疑惑。由于该病来势较快、病势险恶、变化多端,犹如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多变”,所以中医称其为“脑中风”。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脑卒中”是由于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被堵塞而使脑实质受损所致,因此西医把它称为“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又因该病起病急骤,好像灾祸骤然降临,故又称其为“脑血管意外。
脑卒中分为脑缺血性病变和脑出血性病变两大类疾病。出血性脑中风常常是因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破裂等引起的。缺血性脑中风的主因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由于机体血脂代谢异常,在动脉血管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及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最后导致血管腔径狭窄,甚至闭塞。当动脉血管壁上的斑块脱落,并随血流进入血流时,就会形成栓子而阻塞脑血管。有些小的血栓栓子可以自行溶解,血流恢复,仅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但若是一些不易溶解的大栓子就会引起脑血管梗塞,当反复发作时,就造成大面积的脑组织缺血,也就是脑血栓了。
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和预警信号有哪些
脑卒中易发生在高危人群中,具体来说脑卒中有8个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脏病(房颤)、体重超重/运动不足、抽烟、酗酒、年龄超过45岁。
一个人如果占了这其中的三点,就是卒中高危人群。就应该到医院做筛查。包括接受脑卒中筛查,检查血管是否有脑血管堵塞、脑动脉斑块、是否有脑血管瘤破裂出血等。因此心脑血管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而不是等到发生后再控制。
那么脑卒中前有哪些预警信号和临床表现?从脑卒中的治疗经验来看,在脑卒中发生前,一般会有小卒中,也就是微弱的异常反应,可以说主要有下面这五方面:病人突然间偏身麻木、无力;突然眼睛视力模糊;讲话不清楚,流口水,嘴巴歪;病人突然出现头晕及旋转感;病人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有的还伴有呕吐等症状。
有这些症状的患者不能忽视,要赶快去医院检查,也可以辅助做CT、核磁共振、多普勒检查、脑电图等相关的检查,在医生指导下及早采取措施。一般来说,针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医院会进行急诊溶栓治疗,最短时间内开通血管十分关键。
如何预防脑卒中
预防脑卒中,实际上并不困难。大家按照以下几方面做就能起到预防的效果:
控制“三高”。控血压:普通高血压者应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者,血压通常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老年人(年龄>65岁)收缩压一般应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承受还可进一步降低。控血糖:理想水平为空腹血糖小于7mmol/L。控血脂:血脂异常者主要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作为血脂的调控目标,应将LDL-C降至2.59mmol/L以下。
合理膳食。低钠饮食:减少钠盐的摄入量可有效控制血压,进而降低卒中风险。因此平时应注意“少放盐”、“少吃咸”,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以不超过6g(约平一啤酒盖)为宜。优“脂”饮食: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牛、羊、猪等动物的脂肪中含饱和脂肪酸较多,易导致高胆固醇血症,继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因此,日常饮食应适当减少此类食物的摄入。增加植物性脂肪的摄入:植物性脂肪(如大豆、花生、葵花籽)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可有效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的含量,降低血液黏稠度,对于预防脑卒中有重要作用。
戒除烟草:吸烟者应戒烟,以减少尼古丁对血管壁的损伤,降低卒中风险。此外,提倡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以减少被动吸烟的危害。
控制体重:控制体重不仅是单纯地减脂减肥,同时还可降血脂,改变血液黏稠状态,降低动脉硬化的风险,从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适当运动:科学适当地运动不仅可以控制体重、增强体质,还是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的一大利器,进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及时筛查。上文已经提到了,有高危因素的人应该到正规医院神经内科做好脑卒中筛查,有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的要坚持规范用药控制病情。如果大家注意平时的保健和筛查,脑卒中是完全能够预防的。
2017年9月转自《衡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