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厚德     博爱创新

衡水二院官方微信

科普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

关于肿瘤放射治疗,您了解多少

发布时间:2016-12-09      发布:管理员      阅读:


关于肿瘤放射治疗,您了解多少


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      张建
 

        一说起放疗,人们总会感到有些害怕。什么是放疗?它是怎么治疗疾病的呢?在这里,笔者为读者准备了一些有关放疗的科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肿瘤放射治疗?

 

       介绍放射治疗,得先从放射线说起。在1895年12月的一个夜晚,德国一位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伦琴在物理实验室中发现,放电的玻璃管不仅发射看得见的光,还发射某种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穿透力很强,能穿透玻璃、木板和肌肉等,也能穿透黑纸使里面包着的底片感光,还能使涂有氰酸钡的纸板闪烁浅绿色的荧光,但对骨头难以穿透。他认为新发现的射线本质很神秘,称之为“x射线”。它实质上是一种光子流,一种电磁波,具有光线的特性,由于x射线能量很高,所以能穿透一定厚度的物质。能量越高,能穿透的物体越厚,因此在医学上能用来透视、拍片和进行放射治疗。
       肿瘤放射治疗学简称肿瘤放疗。它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所产生的α、β、γ射线;x射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所产生的不同能量的x射线;各类加速器所产生的电子束、质子书、中子束、负π介子束以及其他重粒子束来治疗恶性肿瘤的一门科学。简单讲就是利用射线治疗肿瘤的一门科学。
       放射治疗的原理是什么?当大量的放射线进入生物体后,对细胞有直接和间接杀伤作用。直接杀伤作用可使细胞内的重要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受损害,间接杀伤作用则是产生对细胞有害的自由基—过氧化氢,使细胞中毒而死。放射线对细胞杀伤作用的大小与细胞生长速度成正比,与细胞的分化程度成反比。而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生长快,分化程度低,放射线对其杀伤作用就比对正常组织细胞杀伤作用大得多。放疗就是根据这个机理来达到治疗肿瘤,又基本不损伤正常细胞的目的。

 

放疗的现状并不乐观

 

       近十年来,癌症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肿瘤发病和死亡人数正在持续增长。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陈万青等2016年发表的最新数据,目前,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429万,因癌症死亡人数约281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癌症死亡率明显偏高。
       统计结果显示,中国排在前十位的癌症五年生存率为30.9%,美国为68%,中国不足美国的一半——这一方面有人种和癌谱等客观原因,以及我国癌症发现较多处于中晚期;但另一方面,我国癌症治疗水平的参差不齐,也意味着我们在癌症治疗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其中一点反映在现实中,就是我国放疗的现状并不乐观。全世界需要接受放射治疗的癌症患者远大于实际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EAE)2013年的统计数据,估算2005年—2025年的20年间,在发展中国家将有1亿癌症患者需要放射治疗,目前仅有20%—25%的需要放射治疗癌症的患者能接受放射治疗。在中国,根据最新发表的《2015年中国大陆放疗基本情况调查研究》,有近六成本该接受放疗的患者未能接受放疗。

 

放疗有着多种优势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有机会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数量,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原因有三:一是国内放疗设备不足。二是很多癌症患者对放疗不了解,如有些患者甚至不知道放疗是治疗方法还是诊断方法;三是有些患者对放疗依然存在误解,认为没有用,或者害怕副作用大,还有的患者不知道该在什么时候放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放疗学科发展得比较晚,公众和医生对它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解,甚至有癌症患者听到“放射性”这个词都会比较恐惧。
       事实上,放射治疗作为癌症三大治疗手段之一,已经在全球被公认为是治疗癌症的有效手段。放疗手段可单独使用,也可与手术、化疗等配合,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以提高癌症的治愈率。
       技术进步带来放疗革命,使其具备了明显的治疗优势。现代精准放疗技术能够在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的前提下灭杀恶性肿瘤组织。放射治疗可以使患者以可承受的成本接受到安全、有效、精准的治疗,性价比高。比如说,在肺癌的各个不同时期,放疗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时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上,放疗的优势也很多。肿瘤如何治疗要根据患者年龄、病理诊断、临床分期、体能状况、合并疾病来综合分析。
       当前放疗技术日新月异,许多新技术都应用于临床。例如图像引导的立体定向放疗,调强放疗等都已经广泛开展。这些新技术使治疗更精确,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减轻放疗副作用。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肿瘤规范治疗在临床广泛应用,将有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会接受到放疗带来的不是痛苦而是幸福。





 


2016年12月转自《衡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