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2-02 发布:管理员 阅读:
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病区 王欣
在日常生活中,小儿贫血是不容忽视的疾病,它在各种年龄均有可能发病,以其中6个月~2岁最多,多数妈妈是在医院体检时才得知了宝宝贫血,那么什么是贫血、宝宝贫血了该怎么办?今天,笔者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什么是宝宝贫血?
贫血作为小儿时期常见症状,大家相对比较熟悉。如果宝宝皮肤苍白,平时头昏、耳鸣、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哭闹不安的话,家长就要引起注意,因为宝宝有可能是贫血了。
贫血是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最为常见。贫血指红细胞减少和血红蛋白降低,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指制造血红蛋白所需要的铁元素缺乏。根据《2016年中国婴幼儿缺铁情况红皮书》数据,中国有半数以上宝宝出现过贫血,其中八成是因为缺铁。
一般来讲,婴幼儿由于生长发育很快,铁元素需要量相对较多,出生时体内贮存的铁一般只能满足4~6个月的需要,而作为婴幼儿重要食物来源的母乳或牛奶,含铁量又很低,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有肥胖倾向的婴幼儿,其生长速度过快铁摄入量相对不足以及体表面积大、出汗多、铁丢失量过高更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所以说,纯母乳喂养未及时添加辅食、早产,以及偏食、挑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是引起营养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许多年轻妈妈一味注重纯母乳喂养,认为母乳能带给孩子最好的营养,而忽视在4个月后添加含铁的辅食,造成孩子贫血。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贫血?
缺铁性贫血可导致一系列的代谢异常,导致小儿智力发育落后和行为异常改变。有研究表明:婴幼儿发生的缺铁性贫血对儿童认知功能和行为发育具有较长期的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不可逆的损害。
那么如何判断宝宝是否贫血呢?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当海拔为0时,小儿血红蛋白低限值为:6个月到6岁110g/L,6岁到14岁120 g/L,海拔每升高1000米,血红蛋白上升4%,低于以上值称为贫血。
当然,具体的结果需要经过正规医院专业科室诊断,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症状,及早的发现宝宝贫血的情况,争取及早的诊断和治疗。一般来说,有以下症状就该引起重视了:
神经系统。头昏、耳鸣、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是贫血缺氧导致神经组织损害所致常见的症状。小儿贫血时可哭闹不安、躁动甚至影响智力发育。
皮肤黏膜。苍白是贫血时皮肤、黏膜的主要表现,也会引起皮肤、黏膜颜色变淡,甚至形成溃疡。
呼吸循环系统。轻度贫血无明显表现,仅仅在活动后引起呼吸加快加深并有心悸、心率加快。贫血愈重,活动量愈大,症状愈明显。重度贫血时,即使平静状态也可能有气短甚至端坐呼吸。长期贫血,心脏超负荷工作且供氧不足,会导致贫血性心脏病,此时不仅有心率变化,还可有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
消化系统。贫血时消化腺分泌减少甚至腺体萎缩,进而导致消化功能减低、消化不良,出现腹部胀满、食欲减低、大便规律和性状的改变等。
泌尿生殖内分泌系统。长期贫血影响睾酮的分泌,减弱男性特征;对女性,因影响女性激素的分泌而导致月经异常,如闭经或月经过多。重者甚至引起少尿、无尿、急性肾衰竭。
饮食五个要点需注意
科学的喂养,合理的饮食搭配,良好的饮食习惯,可降低宝宝缺铁的发生率,让宝宝远离贫血性缺铁,健康茁壮的成长。笔者总结了五个要点妙招:
注意添加铁含量高的食物。平时要注意补铁,宝宝除了吃母乳或牛奶,还可以补充蛋类、油菜和荠菜等蔬菜类,以及动物肝脏和血液等含铁量较高的食品。
盲目补铁不可取,效果要看吸收率。补铁关键还是看最后能吸收多少,吸收率低,即使食物中的铁含量很高,补铁的效果也不行。食物中的铁有血红素铁和无机铁两种存在形式,前者好吸收,后者难吸收。动物肝脏、血液、畜禽肉、鱼肉和蛋黄中所含的是容易吸收血红素铁,补铁效果很好。蔬菜中的铁和奶类中的铁属于无机铁。吸收率相对较低,补铁效果并不理想。
及时合理添加辅食。宝宝长到6个月,母乳和牛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要了,必须给宝宝逐渐添加鸡蛋、瘦肉末、肝泥、鱼肉茸、动物血等辅食。另外,是6个月后的宝宝应该食用蔬菜,叶菜类蔬菜用开水焯一下,去除草酸更有利于铁的吸收。
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在补充铁的同时,给宝宝多吃猕猴桃、鲜枣、柑橘等丰富维生素C的水果,可以提高铁的吸收率。
烹调方法有讲究。有研究发现,发酵食品中的铁比较容易吸收,因此,馒头、发糕、面包等更适合宝宝吃。
最后,还要提醒3岁以内的宝宝,一定要定期到医院体检,尽早发现缺铁症状。积极食补的同时还应在正规医院专业科室医生的指导下科学口服铁剂治疗。相信以上的科学预防的食补法和补铁剂的摄入一定会帮助孩子告别贫血性缺铁,健康成长。
2016年12月转自《衡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