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厚德     博爱创新

衡水二院官方微信

科普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科普文章 >

警惕气管异物:儿童的高危“杀手”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

发布时间:2015-04-29      发布:管理员      阅读:

警惕气管异物:儿童的高危“杀手” 
                                    
                                                            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励印松
      儿 童气管异物,提起这个名词来可能很多家长都会觉得十分陌生、遥远,其实不然,在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儿童因意外伤害而死亡,其中因吞咽异物或气管异物阻塞等 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儿童有近3000名。一项医学调查表明,气管异物伤害多发生于1至5岁儿童,其中75%发生在3岁以下的幼儿,这些孩子因为缺乏对事 物的判别能力,且喉部的反射性保护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所以很容易发生此类疾病,家长一定要重视儿童气管异物,因为危险就在身边。
什么是气管异物
      气管异物因发病突然、病程短等特点,成了危害3岁以下幼儿的一大高发疾病。那么到底什么是气管异物呢?
      气 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之一,而且常见于儿童,发病原因多数为食物及小件物品误吸入呼吸道。通常情况下,人类喉部有一个机关叫做会厌,它是配合喉部肌 肉及其他一些小软骨防止异物进入气管的单向阀门,它灵敏而精密,儿童时期由于会厌及一些神经反射发育未成熟,所以在儿童口含异物哭闹、大笑,或有其他意外 使儿童注意力突然分散时,异物会瞬间随气流进入气管。而幼儿的牙齿发育不完整,不能将花生、瓜子、豆类等物嚼碎,这就使得异物更加容易进入气道。
      因 为气管是气体交换的通道,神经末梢分布密集、敏感,一旦异物进入反应强烈,患儿表现为剧烈呛咳、憋气、喉痉挛等,这时也是患儿死亡最多的阶段。若患儿吞入 的异物小且并未及时取出,即使呼吸困难的症状在短时间内出现好转,随后的几天,孩子也会出现发热、咯痰、肺部感染等症状。这种情况容易误诊也容易被家长忽 视,然而随着气管异物存在时间的不断延长,症状会加剧。若患儿吞入的异物大,阻塞气管或隆嵴时,可致窒息。
照顾孩子大意不得
      对于发生气管异物的情况,第一时间抢救尤为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家长在照顾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给3-5岁以下的幼童吃花生、瓜子、豆类等食物,更不要强迫喂药。
      幼童进食时不要嬉笑、哭闹、打骂,以免深吸气时误将异物吸入。
      改正口中含物的不良习惯。如发现孩子口内含物时,应婉言劝说,使其吐出,不要用手指强行挖取,以免引起哭闹而吸入气道。
      教育孩子吃饭细嚼慢咽,尤其是食用鱼类一定要小心。
 
异物进入气管怎么办
      导致孩子患病的“元凶”是如此简单,有时候是一粒小小的花生米、瓜子,有时候是一块小小的果冻……这些小玩意是孩子们的心爱之物,可正是它们一不小心误吸进身体,就成了致命“杀手”。
      数据显示,气管异物集中发生在3岁以下幼儿,男孩占2/3。使孩子们发病的物品中,花生米高居首位,占40%,其次是瓜子,第三是豆类。幼儿一旦发生气管异物后,家长要做的首先是刺激其咽部,让他们将异物呕吐出来,其次是尽快送其去正规医院接受抢救。
      当 幼儿边吃边玩时,突然停止活动,开始哭闹并有阵发性高声呛咳、喘鸣以及面色紫绀、呼吸困难,继而神志不清和昏迷等,家长应怀疑其气管有异物。一旦幼儿发生 气管异物,可立即向患儿口腔内伸进食指直达咽部,刺激其咳嗽、呕吐,以利于异物排出;也可以采用海姆里克急救法进行抢救,抢救者站在患者背后,双手抵在患 儿脐部与剑突中间,向胸腹部上后方用力挤压,借助肺部产生的气流冲击将异物排出。在采取抢救措施的同时,要尽快送附近的医院,途中不要停止抢救。如果发生 心脏停跳,要进行心肺复苏。
      特别指出,一旦患儿憋气症状好转,仍咳喘,有时伴有喉中鸣响时,患儿一定保持立位,从上往下轻拍背部,因为此时异物已在气管,此做法目的为了让异物下行进入一侧支气管,保持另一侧支气管通畅,速赶往医院。
      总而言之,孩子发生气管异物后,尽可能保持冷静,有条件的话先采取得当措施,而后赶紧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2014年6月转自《衡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