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细胞的对话中 他们独具慧眼——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走访记
发布时间:2016-06-13 发布:管理员
阅读:
在与细胞的对话中 他们独具慧眼
——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走访记
病理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医学之本、是迄今为止诊断疾病可靠、准确的方法,素有“金标准”之称,病理学诊断水平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评价一所综合性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不久前,从市医政工作会议上传来好消息:衡水二院病理专业喜获河北省医务人员基本技能竞赛集体第二名,代表病理科参赛的姜秋霞、栗艳松两位医生,分别荣获个人第二名、第三名,衡水二院病理专业所展现出来的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操作得到了省、市业内专家的高度评价。
近日我们走进衡水二院病理科,走近与细胞对话的“生命的法官”,感受病理专业带给医疗的能量。
一个病理切片要40多道工序
病理科的医生,虽然很少直接与病人打交道,但肿瘤病人的祸福却常系于他们的一纸诊断。说得直观一些,出现一个肿瘤块,是良性还是恶性,是早期还是晚期,很多人不知道,作出这个终极判决的是病理科医生——他们又被称为是“生命的法官”。而他们把关的依据就是一个个病理切片。
在赵春岚主任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病理科的取材室。一走进去是扑鼻而来的浓浓的福尔马林液的味道。取材室有点像小型厨房的构造,姜秋霞医生和技术员陈海滨正戴着口罩在取材平台上忙碌着。取材台旁边,摆着一排排的标本袋,里面装着病人活检或手术切除的病变组织,用福尔马林液浸泡着。
赵春岚主任介绍,医院每年要做1万多例病理检查,每一例标本至少要切取1—5块病变组织,大手术的标本需要取几十块组织。这些病变组织只有被制成优质的病理切片才能成为医生判断病情的依据。“患者身体上取出的组织,送到病理科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取材。有时候技术人员必须亲自动手清理原始材料中的脏物。细致地取材后再经过一晚上的固定和脱水等工序,第二天早晨病理技术人员再把病变组织包埋在石蜡中(包埋蜡块);然后由技术员把组织切成4~6微米的厚度的病理切片。”
说起来也就是一句话的事,但是,要把组织切成4微米左右的厚度可不是件容易事儿,这可是个需要眼明手巧的技术活,小到芝麻粒的切片,一不小心就切没了。切片后还要经过捞片将其贴附在玻璃片上,经脱蜡和染色等流程,最后才制作成医生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看的病理切片。
染色过程中,衡水二院病理科医生们并没有为了图省事采取目前普遍适用的机器染色法,而是用最“笨”的方法——人工染色,这样的染色方法既费时又费力,但实际操作起来对肿物的辨别、病理诊断是最准确的方法。
也就是说,一张优质的病理切片,需要经过固定、取材、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染色等10多道步骤近40道工序,这其中,除了脱水等少数工序是靠自动化的机器完成外,其余都是手工操作。牟雪震目前是科里最年轻的技术员,2012年从内科转到病理科。初来乍到,面对这40多道程序,牟雪震真的被“震”了。“一开始的时候做不好,根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科里的技术要求又严,数字写不清、胶水涂得多都要挨批评。就像咱们国家现在提倡的‘工匠精神’一样,精益求精,这种精神使我们得到了真正的进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牟雪震现已成为科里的骨干。
实践多年方能独当一面
把病理切片做好之后,接下来就是看片子了。衡水二院病理科医生看片子的地方,是一间不大的房间,五台显微镜在长条桌两侧摆开。杨焕婷和张云虹医生正拿上一个个切片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
这是病理科工作中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不了解内情的人都以为病理科医生们花几分钟看看切片,写个诊断结果就可以了,殊不知,这个诊断结果完全依赖病理医生的知识水平和个人经验,这往往需要他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不断积累和学习。
就在几个月前,一名中年女患者在辗转多地后到衡水二院求诊。因为身体上总是在骨头部位长出一个个的大包,疼痛难忍,她已被多家医院定性为“骨癌”,这如一个晴天霹雳。衡水二院病理科接手这个病例后,通过丰富的经验判断,这名女子的骨头其实并没有癌变,而可能只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当医生们把自己的诊断结果告诉患者时,她一下子愣住了,紧接着如释重负放声大哭。“我们推荐患者再去北京的大医院进一步确诊,结果权威的北京协和医院最终确定了我们的推断。”病理科栗艳松副主任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这个病例。
也是不久前,一位肺部病变的患者在手术后突发大面积的感染。转入衡水二院后,临床医生按照经验对其进行消炎抗菌治疗,但几天后病人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感染面积反而不断扩大。病理科的医生根据病理切片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该病人并不是常见的细菌感染而是极不常见的真菌感染。按照这样的诊断,临床医生有针对性用药,很快控制了病人的病情。临床科室的大夫还专门到病理科对他们的高超技术表示感谢。
“每一个病理诊断报告书都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希望,医生1%的错,在病人身上就是100%的错误。”张云虹说,病理诊断是需要病理医生具备坚实的临床医学基础和丰富的病理诊断经验。“肿瘤的形态千奇百怪。有些细胞看上去气势汹汹,其实挺‘善良’;有的细胞看起来‘和蔼可亲’,其实心地很坏。而且医学是不断发展的,病理医生不管多大岁数,不管干了多少年,永远都是一个小大夫,需要不断的学习。”
代表着医院的诊断水平
医院工作的重点是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其工作的本质是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而前者则为后者的前提和保证。病理科作为医院的诊断部门,有别于影像、生化、核医学等学科的检查,病理科诊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该医院医疗、科研和教学的质量。从1985年成立至今,衡水二院病理科由最初的两个人发展到现在并肩作战的团队,不但实现了量的跨越,更完成了质的飞跃。
这样的变化与病理科每一位医务人员的辛勤努力和不断自我完善密不可分。病理科的医务人员经常去北京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众多知名前沿医疗院所进行学习进修,并将科研工作作为头等大事,强化科室科研工作建设,最终推动临床工作的快速发展。2010年,衡水二院病理科医务人员在我市率先开展了骨髓活检病理检查。骨髓活体组织检查术简称骨髓活检为临床医师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从而成为我市第一家能够独立成功开展此项检查技术的医疗机构,填补了我市骨髓病理检查项目的空白,我市常规骨髓穿刺检查难以确诊的血液病、骨髓转移癌患者再也不必东奔西走远赴京津大医院了。
更值得一提的是,衡水二院病理科邀请我国从事病理诊断的“泰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刘复生教授,定期对患者的病理切片进行会诊,为病理科的医务人员传授前沿的医学理念和先进的诊疗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衡水二院病理科的医务人员不负重望,连获殊荣。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病理免疫组化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衡水二院病理科紧跟国内医疗发展前沿,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已开展免疫组化标记物检查40余种,为临床病理诊断、肿瘤性质的判定、鉴别诊断、预后的估测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使我市的病理诊断水平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16年6月转自《衡水日报》